《无从选择:为何多即是少》笔记摘要

10 minute read Published: 2020-12-21

关于选择决策的心理学。

现状

现代生活中选择已经太多了,让人疲于应付,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还带来了烦恼。比如说买东西。你可以选择实体店,也可以选择网购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现在买东西网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。每个商家都能在网上展示他的产品,同样一件东西能找到成百上千个商家在卖。

选择的过程

第一步:明确选择的目标,为了个什么东西而选择。

在这里有三个效用:

第二步:搜集相关资料并评估它们。这也是比较耗费时间的阶段,需要考虑信息的质量和数量。质量上就是资料的可用性,你该相信资料上说的吗?它说的是否有道理?许多信息都会有语言上的诱导,比如说各种广告。通过省略一些信息、利用各种无逻辑的谬论等等。数量就因人而异了,你觉得够了就会停止搜集。

第三步:选出最好方案。作者用满足者表示选择时以够用就好的人,以尽取者表示总想选择一个最好的东西的人。

满足者够好就行,看似是相对的,实际上却总是以是否满足自己为准则,不用与其他人比较。尽取者总想要最好,看似是绝对的,实际上最好与否是需要与其他相比较才能知道的,理论上尽取者就得比较全部的选择才能得出最好。

过多选择怎样造成伤害

关于选择的预期有一个预期理论曲线,大致是这样的:横轴是失去-得到,纵轴是心里负面感受-正面感受。得到 200 时的正面感受比得到 100 时感受的两倍要少,有点类似边际效益递减。而失去 200 时的负面感受比失去 100 时感受的两倍也要少。而且失去 100 的负面感受比得到 100 的正面感受要大,这就形成来:得到了就不愿失去

选择也有机会成本,就是《曼昆经济学原理》的「人们面临着交替性」。选择了这样必然意味着放弃那样,也就是让步。这对一些人来说做出选择是很纠结的。

还有人喜欢为做出的选择去寻找理由。这是本末倒置,应该找到好的理由再选它,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去费尽心思找种种理由

后悔是选择时经常会在心里蹦出来的,形成很大的压力。关于选择的后悔有两种:

但是后悔也有优点:它可以让我们做出选择时更谨慎(但谨慎过了头就是预期性后悔了),同时能让我们吸取教训(人恒过,然后能改),采取补救措施,还有一种功能是自我表达(祥林嫂)。

过多选择更容易造成我们反事实思考,经常在脑子里想假如我选择那个会怎么样。实际上这种反事实思考绝大部分是由负面情绪引起的,对自己做出的选择不满意,幻想其他的选择会比现在更好。而且一般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幻想(怨天更难,尤人比较容易)。同样反事实思考也有优点,向下思考一些比现在情况更差的能人心里满意。

选择多了会让人习惯这种状况。习惯和参照点有关。习惯有两个“轮圈”,首先是享乐轮圈,就是会淡化已有的良好感觉(良好习惯被习惯了)。它的另一面是满足轮圈,原来感觉良好的标准已经不足够好了(贪得无厌)。

现代社会也更容易造成社会比较,比较身份、地位等等。比较主要建立在这三个方面:

一些建议

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满足者,学会满意,建立「够好」标准,依照自己的喜好、习惯、准则,减少比较,并用够好来选择,避免疲于应付选择。

不要总是考虑机会成本,考虑时也只用考虑第二个选择,不用把所有都考虑。按 ABCD 排列最愿意做的事,A 的机会成本只是 B,因为就算你不去做 A,那去做的也是 B 而已,而不是 BCD。B 的机会成本才是 C。

减少后悔,让决定不可逆转。毕竟生活是很复杂的,一个单独的决定不太可能是生活改头换面。

控制期望值,选择结果不会随期望而改变,而且过高期望反而让心里滋生烦恼。

学会感恩也能让心里增加正面感受。

学会自我限制,这种自我限制和自我审查不一样,它是为了让我们解脱烦恼而非压制,腾出精力和时间,关注让我们快乐,让生命充满意义的事。


以下是一些摘要语句,有些是原文,有些是归纳。

更多的选择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。

「负面自由」是避免受到限制的自由,「正面自由」是「创造的自由」。「负面自由」的首先太强则无法获得「正面自由」——塞亚•巴林。

逻辑上只有足够理性的人才能在过多选择的情况下获益。

印象暗示推论法:越容易想起的信息,越容易发生错误的假设。信息的突出也影响了记忆。

获得效应:放弃一件得到的东西,心里面感受到的损失比得到时感受到的好处大。

考虑到所有选择的成本之后,人们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就是获得满足。

为稀缺物品而竞争,仅有「够好」是永远不够的。

认同无助:以为自己无能为力(可能以前客观上遭遇过无能为力的情况),而表现出无能为力。

得到某一件渴望的东西后却不一定会喜欢它。

随着时间推移,人们对未做事情的懊悔日渐强烈。

选择确定的是来规避后悔,因为这样永远也不会知道另一选择的结果(不让自己知道假如某某会怎么样)。

不行动惯性:为了避免后悔,人们不愿意去做很大概率带来后悔的选择(选择多了的情况下而拖延选择)。

乐观者从长期、总体、个人角度来解释成功,而从短期、具体、共通角度来解释失败。而悲观者恰恰相反。